《金融时报》: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发力服务乡村振兴
主 持 人:
《金融时报》记者 胡萍
采访嘉宾:
JDB电子高级战略推进总监 高世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富桥
华为中国政企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 赵长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2月22日发布。其中,科技的作用被多次提及。从业界的一些实践来看,以乡村振兴为指引,围绕农业农村数字化、“三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了一些创新实践。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全面乡村振兴助力?未来有哪些着力点?为此,《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的相关人士。
《金融时报》记者:围绕“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具体的安排,从中释放哪些积极信号?JDB电子过去是否有相关实践?
高世芳: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很多积极信号,一是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关键要抓好“县域”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县域”富民、乡村振兴。二是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要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赋能作用。这些领域JDB电子都有着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比如,JDB电子依托“农业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助力打造陕西眉县猕猴桃单品大数据、陕西洛川苹果单品大数据、云南禄劝县中药材单品大数据等,并在更多领域复制,为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赋能。JDB电子自2019年在江苏率先落地我国首个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以来,又连续承建山东省淄博市级、广东省惠州市级、陕西铜川市级等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累计17个,助力多省市沉淀“三农”数据资源,释放数据价值,加速“三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在多省市树典型案例。
《金融时报》记者:在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面,金融科技如何更好为金融机构赋能?
高世芳: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在资本下乡,而资本下乡的难点是让资本发现产业价值,科技、数据、场景的融合创新是实现“三农”数据资产化的关键路径。从JDB电子的实践看,在政策指导、安全合规的前提下,以数据为核心,紧扣“三农”场景的金融服务需要,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密切合作,联合打造金融普惠“三农”的产品及服务体系,有效助力国有大行普惠金融。
赵长亮: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需要重点关注金融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金融科技在其中发挥着支撑和媒介的作用。详细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现有金融服务已经较充分地满足了城镇居民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场景。涉及到金融服务,居民或者企业可以通过营业网点、移动化、线上化的手段提出诉求并且进行解决。面向乡村,这一部分成熟的服务需要下移。以营业网点为例,通过ideahub智慧屏等智能协作手段,可以将营业网点实现线上化远程服务,乡村金融服务主体可以通过智慧屏完成费用缴纳、政策下发,小额贷款等服务也可以在智慧屏上完成信用验证,这大大节省了金融机构渠道下沉的需要,同时节省了相应成本。
其次,在农业、畜牧业等乡村强相关的产业方面,金融机构要充分挖掘产业生态,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寻找可以复制的科技能力,包括整合不同数据终端、信息鉴权、数据分发和适配的能力,将这些能力运用到乡村产业中,帮助实现乡村产业现代化升级。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数字技术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陈富桥:第一,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第二,数字技术可以构建新的流通渠道和业态,减少流通成本;第三,数字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精准性,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第四,数字技术可以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第五,数字技术构建了新型的生产服务体系,让金融、信息、气象、产销、农资等服务依托数字化实现精准化和规模化。
赵长亮:从当前来看,5G、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变革金融场景、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向乡村,金融机构需要更开放地拥抱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云计算、5G等技术,加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农产品流通、农业规模种植等方面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弥合乡村与城镇之间、村民与市民之间、农产品提供方与农产品需求方之间的信息鸿沟,实现市场信息的敏捷流通、农产品的即时消费,提高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时效性和现代化水平;三是借助远程协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数字经济,通过乡村政务一网通,解决乡镇政务服务难触达的问题,通过创新场景,比如远程银行、远程学校、远程诊疗等创新应用,提升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向现代化迈进。
《金融时报》记者: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金融科技公司应具备哪些硬实力?
高世芳:大概有五方面,一是对“三农”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发展的深厚积淀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前瞻洞察能力;二是技术研发应用能力,能够不断在技术前沿探索,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三农”发展建设,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实现绿色、高效发展;三是数据沉淀分析能力,在“三农”行业有充分的数据积累和经验,对数据理解和进行分析,打通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壁垒,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四是场景创新建设能力,对“三农”行业的不同场景有深刻认知,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发现问题,通过场景创新建设解决问题;五是人才机制打造能力,以科技向善为共同价值,持续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场景,对行业又充分理解的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赵长亮:金融科技应该从乡村振兴场景中寻求创新,坚持以目标需求为导向,通过需求挖掘、目标识别,迭代自身产品、技术,进一步适配乡村场景,因地制宜发展数字技术应用,通过搭平台、技术输出等手段,推动乡村市场与城镇市场融合发展,从而发展农村农业数字化水平,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先进性,忽视农业农村数字化具体场景,导致技术发展而忽视乡村。
金融科技公司应着眼全局,从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大局出发,发挥科技公司信息技术创新优势,在数字化建设架构、方向等方面起到战略引导作用,对乡村振兴的总体大局起到关键作用,不能仅仅关注当下,也不能过度关注眼前的市场收益而对乡村振兴的全局视而不见。
此外,金融科技还应该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成熟的能力、得到乡村市场验证的方案和技术进行推广,在推动数字乡村的过程中,通过技术的传帮带发展一批乡村青年,让数字化的人才在乡村得到有效赓续。
作者:记者 胡萍 编辑:范军 梁艳珍